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全面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领未来智能变革为方向,以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为主线,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与服务、国际化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率先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格局,使北京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名城。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把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时代特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的产业共性技术,率先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

融合提升。把握新兴技术带来的资源重组、技术创新、模式变革等重大机遇,发挥软件的融合性、渗透性和耦合性作用,提高供给能力,深化软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

协同开放。把握新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律,支持开源开发模式发展,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加快产业要素流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区域协同的生态体系。

国际视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圈,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增强国际高端业务的承接力,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提高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并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内容服务辐射和引领全国发展,产业融合应用效应凸显。创新红利、数据红利和模式红利加快催生释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软件共性基础技术、新一代软件技术、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基础软件从“可用、够用”向“适用、好用”方向转变,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自主知识产权创制能力持续提升。在软件和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取得5至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和标准,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先进、满足重大应用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电力、金融、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关键信息系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信息安全等领域融合应用实现跨越发展。

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海外拓展,建设2至3个具有国际特色的软件园区,建成国际水平的开源软件社区,国际交流平台和品牌价值影响力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技术创新

1.大力发展基础软件,构造网络强国技术基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缺芯少魂”问题,建设软件“强基”工程,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提高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自主可控水平,形成更为完整的基础软件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推动基础软件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高端可信计算系统创新工程建设;面向重大行业领域应用和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大力发展面向新型智能硬件的基础软件平台;加快发展更加智能的软件工程方法、工具和环境,提升共性基础技术支撑能力。

2.实现新一代软件技术跨越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顺应新一代软件技术创新发展和变革趋势,着力研发前沿技术领域关键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突破基础技术、通用计算框架技术和计算引擎技术等大数据关键技术;加强原型算法、机器学习研究以及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开展安全云存储服务、面向生物特征的新型智能云服务等云计算技术研发。

3.促进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培育信息消费新热点。大力推动软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推出更多的创新型服务业务;强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研发网络化开发和集成平台等关键支撑工具,发展微服务、智能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服务模式;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组织开展面向“互联网+”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促进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扩大信息消费规模。

(二)推进融合创新

1.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信息传输服务新技术,紧抓第五代移动通信(5G)联合研发、试验和预商用试点机遇,做好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布局;大力开发推广基于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的应用产品,不断拓展增值服务市场,带动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推动软件与物联网等领域全面融合创新,着力研发新兴领域关键设备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软件在数据中心应用资源方面的管理能力,助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优化整合;推动软件在资源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数据中心管理功能的可编程和可调控;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强软件在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2.推动智能制造构建新优势。进一步发展工业软件。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及系统,提高工业软件产品的供给能力,打造软件牵引的创新型工业产品集群。重点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设计、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支持开发连接和驱动工业软件设备的智能平台,建立工业软件的流程研发体系。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协同制造平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的创新应用,支持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制造体系;建立覆盖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平台,全面提高技术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综合集成应用能力。

大力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支持软件企业联合工业企业,将工业技术、经验和知识显性化、数字化、系统化,增强工业技术软件化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快自主研发应用工业APP,推进传统工业软件产品向云平台迁移;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基础共性软件平台、新型工业APP库和工业APP共享交易平台,构建工业技术软件体系。

3.打造智慧城市应用新标杆。构筑动态的数据采集传输体系。建设市级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带动城市管理运行、企业产销活动和市民生活服务等各类数据的感知、采集、传输体系建设,实现数据的立体、实时和动态更新,探索构建集时间、空间、主体、行为、属性、价值于一体的六维数据模型,研发数据挖掘、筛选、清洗、处理的软件技术工具。

打造完善的城市数据大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统一汇聚,建设城市仪表盘,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城市数据大脑,为政策制定、环境监测、风险预警等提供高效可靠支撑,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

打造重构的服务应用体系。发展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服务和数据服务,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入推进软件向平台化、网络化、移动化应用延伸,突破行为主体的时空属性制约,重构政务、商务和生活服务体系。

4.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进各类平台服务的实时对接,提升“互联网+”各重点领域的综合应用水平;加快发展移动支付、导航与位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型在线运营服务。

发展新兴服务模式。重点围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和生活性服务业,普及推广体验式消费、远程服务、在线服务等新兴服务模式;鼓励共享经济模式和应用创新,积极构建“大平台+小前端”的新型业务模式,支持在交通、旅游、教育、医疗、住宿、餐饮等多领域应用。

5.全面提升信息安全能力。突破关键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发。加强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各类安全产品和安全支撑工具的研发应用;开发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研发主动防御技术,发展个人数据保护、可信身份标识保护等领域核心技术。

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工控安全实时监测工具研发,加强工业控制产品与系统信息安全标准验证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工控安全保障试点示范,推动工控安全入侵诱捕平台建设;支持建立工控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建立安全漏洞检测、风险信息采集和分析机制;支持系统仿真测试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网络攻击追踪溯源、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的应用。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围绕社会综合治理、新型犯罪侦查、反恐、食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管理、自然灾害监测等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研发智能化预测预警系统,推动构建具备事件汇总、数据共享、辅助决策、通信指挥等功能的应急响应与综合应对平台,实现对公共安全的主动式保障。

(三)坚持开放创新

1.提升集群联动效应。打造“一带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区域协作体系。以海淀区、朝阳区、通州区为软件产业主发展带,实现与其他区多点位协同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和基地,形成产业链完备、生态环境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一带多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营造开放合作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在京津冀地区错位布局,加快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开源生态体系,鼓励企业利用开源社区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开源软件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依托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挥骨干企业作用,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化创新工程。

2.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实施“一带一路软件行”发展计划,依托国家重大工程输出优势软件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在海外建立运营机构、研发中心、服务体系以及境外合作园区;加强前沿技术领域合作,构建跨境产业链体系。

对接国际创新资源。支持国际知名开源社区在本市建立分支机构;鼓励全球领先的跨国软件企业在京设立研发中心、扩大研发规模;充分发挥展会的综合带动效应,通过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企业融入全球软件创新生态圈;通过构建跨国战略联盟等形式,提高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加快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外向型业务,打造国际知名跨国互联网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开展重大合作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组团式“出海”,加大对企业国际并购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强化中介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市场化、社会化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推进机制。建立市、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方案,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组建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本市落地,积极参与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金设立。统筹利用各类市级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产业生态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应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对软件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首购、订购支持试点。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和政府投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三)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依托“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人才计划,引进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的顶尖人才和团队。加大对重大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合作。落实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等方式进行激励。

(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落实国家软件正版化政策,加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专利和标准化战略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专利快速获权、确权和维权。针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应用商店、内容分发和开放平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落实软件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进闲置工业厂房转型发展“软件+”创业空间。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支持建设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APP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