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通道”的广深高速已恢复以往热闹;作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的广州禄仕食品,每日各类鱼片、鱼糜等制品供应能力达80吨;澳门居民黎女士在中山经营的制衣厂,缝纫机操作的声音此起彼伏,每天生产成衣1500件……
面对疫情考验与挑战,从纾困企业到促进民生消费,从脱贫攻坚到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大湾区每一点变化,都汇聚了金融力量的全力支持。
发展实体经济稳外贸基本盘
∨
受疫情影响,大湾区一些外贸企业曾一度对前景比较彷徨,而随着广东各地在稳外贸方面推出的务实举措以及银行的出谋划策,外贸企业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在疫情初期还是受了较大的影响,主要是疫情导致很多上游厂商缺货,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目前我们基本上已经恢复正常增长,而且金融机构对我们非常支持。”着力发展全球化跨境直卖电商平台的广州洋葱时尚集团财务总监何珊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中国银行广州开发区分行累计为洋葱集团开立3笔合计近亿元的内保外贷保函以及1300万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款总担保保函,解决了企业进口关税对流动资金的占用问题。
同时,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省商务厅联合发布“稳外贸、共战疫”联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专项融资支持、畅通业务办理渠道以及费利率优惠减免等举措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
今年。“外贸晴雨表”广交会也在创新,以线上方式举办。展会期间,广东中行合计收集超过400家境内展商授信需求,核定授信超50亿元,累计办理跨境结算业务191亿元,帮助企业保订单、拓市场。
“十二条”精准助力复工复产
∨
为贯彻落实广东银保监局工作要求,广东中行还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支持十二条举措”,借力中银集团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通过融资支持、见证开户、跨境联动等硬核举措,为大湾区活力复苏注入金融动能。
一直以来,科创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正茁壮成长,一些科研成果更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派上用场,但企业研发成果的诞生和应用,背后需要充足的资金“撑腰”。
广东中行“粤澳共享贷”产品为迪奇孚瑞公司提供300万元贷款,为企业购置设备材料和申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提供资金保障,让公司放心投入疫情防控科研生产。该产品由粤澳两地中行机构互认企业信用、互通尊贵服务,以跨境合力支持在广州、中山、江门、珠海、横琴等地注册的澳资企业研发生产。
打造个人专属授信产品也是“十二条”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行个人战疫复工贷、医疗场景个人经营贷款等产品的服务范围都覆盖了港澳居民,全力满足其复工复产所需的融资需求。
书写有温度的扶贫答卷
∨
在江门,邝玩新玩起直播带货,1小时内销量达267笔,直接增加横山村农民收入36160元;在河源,吴小天和合作社三年前种下的1.6万棵澳洲坚果苗,今年9月将迎来第一次收成;在汕头,林育龙发起的食用菌种植特色农业项目在投产经营的第二年即产生效益,光明社区的贫困户开始逐月领取收益金……
金融扶贫一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广东中行积极推广中银惠农通宝“扶贫贷、扶农贷、助农贷、新农贷、特产贷、供应链贷”六大产品,涵盖扶贫工作多个领域。今年以来,该行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导致无法或无力按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贷款学生,采取设置还款宽限期、延迟还本息等支持和保障措施。
该行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因地制宜引入帮扶资金和项目,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光伏项目等,有力地支持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如河源分行大力发展光伏项目、高新工业园区项目、宝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为扶贫村增加28万元集体收入。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广东中行全部定点扶贫村均已达到出列标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脱贫。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广东金融“组合拳”,正在缓解疫情的影响,传递金融温度,坚定了“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