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以教育学地理生态软件工程等为代表的学科群为城市提供“大学智慧”

  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吸纳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发展新空间和深水新港战略研究”课题众多成果。该课题首次提出“新横沙”概念,关于长江口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方案得到市政府采纳,横沙将实现战略空间转变:由“休闲度假岛”向东分期“成陆”,为后人“留白”。

  正如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所言,城市发展离不开大学智慧,华东师大以教育学、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等为代表的学科群,以及一批大学者带领的团队,融入并服务上海方方面面建设,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根据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华东师大位于前5%区间的A+、A档学科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12位,学科优秀率位列第17位。

  大学与城市生态系统一同呼吸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华东师大科研团队对崇明岛的监测、研究、保育及修复从未间断。其中,人们无法忘怀几个月前刚刚故去的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陈吉余院士。当你乘坐飞机降落浦东国际机场,一路鸟瞰,从深水航道、青草沙到九段沙,都离不开这位97岁的我国河口海岸学科奠基人。

  改革开放之初,陈院士便倡导、组织并技术指导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他研究长江河口发育模式及自适应和人工控制理论,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与河口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他建议利用潮滩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并主持与之配套的九段沙生态工程;他提出从长江河口江心洲取水的建议,促成水源地青草沙水库建设。

  华东师大整合优势资源,始终与城市生态同呼吸、共命运。从建立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网络,到恢复土著植物物种,再到优化鸟类栖息地,他们持续服务崇明生态岛建设。眼下,江海之间的三岛,正在智慧支撑下不断“健康成长”。

  当前,华东师大牵头申报的“岛屿大气与生态”成为又一个上海市高峰学科,全校入选高峰学科数达到4个,并列上海高校第3位。

  大学与城市基础网络同步更新

  作为上海地铁最新线路,17号线串联起淀山湖、东方绿舟、朱家角等站点,本身成了一条“风景线”,也是沪上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地铁线。硬件开动,软件先行——这条线的成功试运营,离不开华东师大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和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而“无人驾驶”的背后,更是中外双院士的联袂。

  院长何积丰院士领衔团队与法籍欧洲科学院老院士简-埃蒙德·阿布瑞尔,十多年来协作攻关“安全攸关软件”,确保不断延展的城市轨交网络高可信、高可靠。由此,阿布瑞尔教授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我们实现了安全攸关软件的自主可控。”何积丰院士说。在“政产学研”四方新近启动的“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上,何积丰又担任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工控安全平台具备仿真验证、监测预警、检测评估、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功能,成为上海市首批推动建设的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

  校发展规划部介绍,华东师大实施校内“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已将信息与教育、地理一起,作为三大块优势学科领域大力发展。以绣花功夫管理特大城市,信息学科群与各行业基础网络正同步更新,时刻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华东师大“面向大型银行应用的高通量可伸缩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项目,今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现已应用在交通银行多个核心系统中,突破了国外IT企业对大型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的垄断,成为我国首例在大型银行事务处理型应用中的自主研发数据库系统。

  据悉,仅此一项新增产值超13.6亿元,新增利润超1.34亿元,累计节支超5000万元。

  大学与文化软实力同频共振

  “偌大中国,不应没有自己的教育学,”叶澜教授多次强调:“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变革,一定要扎根于实践,所谓‘上天’即理论提升,‘入地’即俯身躬行。”这位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领衔的教育学研究团队,十余名核心成员,36%为“60后”、55%为“70后”。

  几代成员为教改接力发力,该团队最近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长期深度介入沪京津苏浙鲁豫闽粤滇桂等12个省市、200余所学校、9门学科教育教学,带动3000余名教师、数万名学生,参与以“新基础教育”为代表的中小学改革实验,开创出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表示,大学立校之本是教书育人,对于以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华东师大更是如此,师大人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同频共振,协同并进。就在几天前,北大、清华、北航、浙大、上海交大、南大、北师大等专家学者,以及科大讯飞、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为了一套教材齐聚丽娃河畔,落实国家新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式启动《上海高中信息科技教材》编写。

  “新时代上海‘数字公民’适应全球化数字竞争,必须奠定信息科技教育扎实基础。”国家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组组长、上海高中信息科技教材主编、华东师大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说,教材既是服务于本地学生数字化胜任力培育大局,也是服务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才培养大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规划上,作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高校新型智库,华东师大携手上海教科院建设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院,承接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等重大战略项目,并牵头起草《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在标准上,青少年运动促进健康研究院主持研制和修订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起“华东师大版”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顶层到基层,教育部设在华东师大的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天天有课”,培训上海80%的教育功臣和150位特级校长,实现香港50%校长、澳门80%校长覆盖,还为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培训校长近千人。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