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关部门接连发出表扬信,对中铁城建集团承建的贵州“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A区团队予以高度赞扬。信中指出,项目团队以“冲锋在前、永不放弃”的韧劲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圆满完成各项关键节点目标,为生产扩能赢得了宝贵战机,以出色履约展现了央企的过硬实力与责任担当。
该项目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总建筑面积约21.3万平方米,是遵义白酒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头部酱酒企业的重要一环,建设内容涵盖41栋单体建筑及附属工程。
自2024年4月开工以来,面对有效施工期紧张、赤水河流域环保要求严格、制酒厂房工艺复杂等诸多挑战,团队上下以“把工期刻在心上、把节点扛在肩上”的高度责任感,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项目建成后,将为贵州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注入强劲动力。
争分夺秒,跑出建设“加速度”
在厂房窖池砌筑的关键阶段,为保障业主既定的传统酿酒周期,项目果断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建设者们“抢晴天、战雨天”,昼夜不息,持续奋战。项目领导班子坚持24小时轮班值守,带领团队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通过创新实施“周进度对比分析+动态纠偏”机制,团队硬是三次将因暴雨延误的工期抢了回来。
“最紧张时,一日三调施工计划成为常态。”项目副总工程师杜可回忆道。翻开他的施工日志,7月15日那场暴雨导致临时道路冲毁的记录旁,是连夜调动3台挖掘机紧急抢修、确保次日材料运输通道恢复的奋战写照。正是凭借这股拼劲,项目接连实现了制曲厂房按期交付、下八栋制酒厂房试生产及正式投产等一系列重大节点,为整体规划落地赢得了决定性时间窗口,生动诠释了令人惊叹的“城建速度”。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对于制酒厂房而言,窖池哪怕0.1毫米的渗漏都可能影响酒体品质,容不得丝毫马虎。”项目负责人潘杰语气坚定。围绕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的目标,团队打破传统管理窠臼,构建起“过程管控标准化、技术赋能智能化、质量责任具体化”的三维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管控上,严格推行样板引路、联合验收等制度,确保每道工序精益求精。技术赋能上,积极引入BIM技术进行质量预控,通过模型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管线碰撞等问题,有效减少返工,节约工期。责任落实上,明确各区域质量责任人,张贴公示牌,并开展“质量之星”评选,激发全员管质量的积极性。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多项专利、QC成果及技术创新工法,其研发的《异形多曲面建筑幕墙安装施工工法》等成果有效填补了行业空白。
严守底线,筑牢安全“铁壁障”
“安全是底线,更是生命线。”这是项目团队始终坚守的信条。通过深入开展“雷霆行动”,聚焦应急演练、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和智能管控四大举措,项目构建起立体化的安全管理网络,自开工以来持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亡”的“双零”目标。
针对赤水河流域防汛重点,项目联合业主开展全流程防汛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0余场,并据此优化形成《应急处置清单》,推动15项流程整改闭环。
在日常管理中,创新推行“隐患随手拍+积分兑换”机制,鼓励一线工人主动发现并上报隐患,累计消除各类隐患200余项,实现了重复性隐患的动态清零。项目承办的市级质量安全观摩会,其“隐患上报二维码”、“安全反思屋”等创新做法获得了广泛好评与推广。
党建引领,激活攻坚“红引擎”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莫海罗介绍道。支部以“创岗建区树标杆”活动为载体,在窖池砌筑、试生产等关键节点成立党员突击队,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行动,党员带头深入高支模、深基坑等危险区域排查隐患,成为保障安全的坚实屏障。
创新举办的“攻坚故事会”,通过“现场讲述+图文回放”的形式,让奋斗者的身影站上“C位”,分享了10余个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感人故事,评选出“月度攻坚先锋”9人次,有效凝聚了团队合力。活动室内,一张张照片定格了温暖瞬间:党员带头跳进泥浆池的清淤背影、深夜会议室里专注的方案研讨、“夏送清凉”时工友们朴实的笑脸……项目党支部还联合业主开展廉洁共建,共同打造“阳光工程”;持续推行“五个一”关爱行动,为工友体检、开设“职工夜校”,让“匠心筑梦·多彩先锋”的党建品牌成为联结各方、助推建设的坚强纽带。
如今,站在项目部分投产的新起点上,团队正全力以赴冲刺剩余工程的竣工验收。他们将以“打造行业标杆”的坚定决心,持续弘扬“赶超、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努力将贵州“十四五”项目打造成为“生产高效、质量卓越、安全可控”的精品工程,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